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虽然人人都懂这个浅显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忍不住要投身于“水产业”中,时不时地传播些没来由的小道消息,或者忍不住地向周围人嚷嚷、发脾气,或者端着评论家的架子点评、责难同事……诸不知,在职场中,管不住嘴的人升不了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美国职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组织的最高层,即在企业CEO这一层级中,内向型人占了53%多;或许你会惊讶于这个发现,但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通常,卓越的经理人能够在会议中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他们不多言,但通过眼神表现出淡定和专注,安静、认真地倾听大家的发言;他们双臂张开、自然端坐,表现出欢迎和接纳的态度;他们的发言总是在最后,声音不高但语气坚定,并辅予自信的目光和清晰的手势……
在充满竞争的职场里,说话不只是说明你的存在,它还起到了SHOW(展示)、PROMOTION(提升)你个人价值的作用,因此,你需要建立这样的心理定位:要么不说,要说就掷地有声!
怎样做,才能避免“说了还不如不说”的负面效应?
不如不说1:喋喋不休
前不久,我为一家企业招聘销售培训经理,初试的面试官建议我重点审核其中一位人选,从简历上看,该人选的职业经历颇具吸引力。于是,我以寒暄的方式开始了面试:怎么想到要换一份工作呢?没想到这个简单的问题竟然让她滔滔不绝地说了近半个小时,她先是为我分析了目前这份工作的利弊特点,然后将话题转到了她初三儿子的身上,以及她孩子中考的择校问题……
或许这位人选具备了这份工作所要求的专业和管理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销售培训经理,但我还是在面试的15分钟后将其淘汰了——因为她回答问题时总是会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无法聚焦实质,也不懂得与面试官互动。要知道,面试是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而非周立波的“清口”。
1分钟管理对策:拒绝不靠谱的“噪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因此,如果想通过话语吸引对方,你就得调整说话的方式,避免成为沟通中的“噪音”。
我们把干扰信息传递的一切因素,称之为“噪音”。在职场中,“噪音”便意味着多余和无效;而喋喋不休的表达风格恰如“噪音”的特点,虽然说了不少但还不如不说的好——不但无助于个人形象的展现,反而让人掉价减分。
职场铁规1:竞争的时代,说话能力就像一把勾魂剑!
不如不说2:哗众取宠
JOHNSON是一家外企的采购主管,他算得上公司的老臣了,每当上司跳槽离开时,他总会对自己说:这次该由我“填充”了吧?但升职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JOHNSON为此苦恼不已。
在年终的管理培训课上,我终于发现JOHNSON升职无望的原因了!或许是不自信的缘故,他总希望引起他人的关注,获得大家的赞许。在培训课上,当学员参与度较低时,他常常会跳出来说一两句“没头没脑”调节气氛的话,引得其他人开怀大笑;还有一两回,当需要学员认真练习和讨论时,他则会“跑调”地用俏皮话来演绎课堂练习,让练习中的对方下不了台,很不尴尬与恼怒;作为小组代表正式发言时,他的语言表达又远不如开玩笑或“八卦”时那般流畅和有逻辑,底下的听众自然走神将他“忽略”……JOHNSON认为只要有自己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他以为自己很受人欢迎,事实上,大家的笑声只是勉强为之而已。
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场合插科打诨,是引人注目的最快途径。通常,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并无多少实力,却想着现买现卖、以半桶水来吸引众人的“眼球”。
1分钟管理对策:影响力不是说出来的!
职场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每个人都急于表达或展示自己,希望能够如愿以偿地引起众人的关注。
在职场上,只要你能脚踏实地工作,拥有做人做事的能力和优秀的工作绩效,即使你没有成为众人焦点的想法,最终也能获得上司或雇主的信任——前途自然一片光明,脱产培训、出国进修、轮岗,就像“老鼠爱大米”嫩是追着你。
虽然搞笑、插科打诨能够暂时提升你的曝光度,但持续的曝光度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上,包括你的影响力。
职场铁规2:“给别人留下印象只需要30秒钟”,除了要确保你的外表看起来无可挑剔外,你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同样很重要!
不如不说3:直言无忌
在私底下,MOBEL和JOHNSON被同事们戏称为“一对活宝”。MOBEL个性直爽,喜欢有什么说什么,而且说话方式就像撒落在一地的硬币——尖锐、刺耳,不注意说话的时机、场合、方式方法,也很少顾及周围人的心理感受。
在管理会议上,她是极个别敢于直抒胸臆的人。公司老总是从美国“空降”上海不久的老外,有些想法和观点自然不符合国情,其他部门经理碍于对方的权威,自然不敢多言。但MOBEL才不管这一套,大声、直接、理所当然地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没想到,竟然把老外总经理给镇住了!
但在中方老总的眼里,MOBEL直言无忌,好像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表现出来的行为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在培训课上,她会“自说自话地”在课堂上走动,指手画脚地点评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俨然就是一位培训助教。
1分钟管理对策:要直言,更要慎言
《诗经·白圭》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它的意思是:美玉如果有瑕疵,还可以想办法磨去,但人一旦说错话,那就收不回了。虽然说话心直口快、直抒心意是很多80后OL的性格使然,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出来,但不能表现得无礼。
有人说,“会用脑的OL有奶喝”。用脑做事做人的OL懂得慎言,在直言不讳表达个人想法和观点的同时,能够兼顾到对方——不只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还要说对方想听的话。慎言,并非说假话、空话,而是要管好自己的嘴,分场合、有分寸地表达,不说出格话、过头话!
职场铁规3:“每次讲话就像一次现场直播,你不可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不如不说4:牢骚满腹
坦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从积极的方面看,有利于上级、同事了解你的观点看法,但凡是总要有度。如果一个人不分对象、场合地借直言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发牢骚、抱怨或说怪话,自然会让人看轻;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消极悲观、好发牢骚的人共事,因为这些人就像“情绪感冒者”,极易传播病毒,让办公室气氛处于低迷、压抑中。
AMY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不善于正确地归纳原因和分析问题,任何事情在她看来总是负面的因素多于积极的,因此,她很容易得出不悦的结论,一边做事一边抱怨、唠叨。美国喜剧演员乔治?卡林这样调侃爱发牢骚的人:“你注意到沒有——任何比你慢的人都是白痴,任何比你快的人都是疯子!”
爱发牢骚、抱怨的人,习惯为自己找理由,把不成功、不快乐的原因归咎于他人:自己任何时候都是对的,别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错的。说到底,这是一种不自信、不安全的自慰心理。
1分钟管理对策:提醒自己舍弃成见
通常,满腹牢骚的人,对自己不喜欢、做不了的事情总是表现得怨气冲天,但他们很少能够或者愿意去改变自己的处境,或提升自己的实力。
在职场中,抱怨、发牢骚的行为惟一能起到的作用是:逼疯周围的人,然后把自己边缘化。
减少无效抱怨和牢骚的方法是,一是要认清发牢骚、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让自己陷入情绪的低谷;二要舍弃自己的负面思考,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坦诚交流、沟通来了解藏在事情背后的真实因素,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推论。
职场铁规4:如果你不喜欢一件事,就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吧!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不如不说5:恶语相向
不少电视节目为博得高收视率,总是想法设法在节目中设置专业评论员的角色。在节目中,吹毛求疵的评论员、自命不凡的权威人士“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味地质疑和批评他人,却很少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比如“愤怒主播、毒舌评委”。
PENNY被同事们公认是个难以相处的人,无论天空有多么晴朗,她总能找到一片乌云。这不,她拿着新来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手册说,“还是4A广告公司出来的,要是让我来设计肯定比你的好!”PENNY拥有极其旺盛的批判精神,对人和事的反应总是那么消极。
有时,PENNY的批评不无道理,但她咄咄逼人、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同事感到无地自容,于是,同事和上司把她看成是一个爱找碴的人。
1分钟管理对策: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语相向是办公室里最要不得的“口舌之灾”。
如果对恶语相向者的心理模式略有认识的话,你就能发现这些人不懂得认同和尊重他人,尖刻、具有攻击性。当他们的意见和他人不一致时,便简单地与对方进入到对立状态,他们只顾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因此,吹毛求疵、咄咄逼人均可列入到恶语相向的范畴中。
在职场中,不要让你的傲慢、自以为是或不安全感影响了你与同事们的相处,要学会尊重和赞赏他人;即使你的批评是真诚的,也得给予对方解释的机会,并在批评的同时提出建议。
职场铁规5:千万不要让你的谈话对象,尤其是你的上司、合作伙伴感觉丢面子。 (完)
责权声明:本文所表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51JOB.COM无关
未经 51JOB.COM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 同时收藏到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