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攻略 > 2016高考志愿填报的四大雷区

2016高考志愿填报的四大雷区

时间:2023-06-05 09:59:46

  今天YJBYS小编给大家讲一讲有关高考的一些填报方法,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填报志愿最易误踩的雷区,第二部分,志愿填报技巧,第三部分高考复习笔记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些仅供各位家长同学参考。

  一、填报志愿最易误踩的“四大雷区”

  相较于高考成绩的相对客观和稳定,志愿填报对于考生来说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和偶然性,这也使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容易陷入一些思考的误区。

  一:“踩线进门”是最好的志愿填报结果

  可能部分考生和家长会有这样一种思想,志愿填报的最佳结果是一分都不浪费,踩着录取线进入学校或学校的某一热门专业就是最好的结果。其实不然,大学是人 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许多同学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次深入接触社会,许多同学在大学期间找到未来人生的方向和终身从事的事业。志愿填报不是做买卖,最经济 的方式不见得就是最适合的方式,“踩线进门”不一定就是赚了便宜。之所以这样说有三方面的依据。首先,个人的特点和成长环境不同,有些人适合逆境,有些人 惧怕压力,笔者见过不少同学虽然踩线进入了大学或者专业,但因基础差、学习困难而严重影响学业的发展。其次,有些压线进档的考生发现所选并非是最适合自己 的。志愿填报选择的应该是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而不是最适合的录取线;再次,考生想踩线进档,却往往遭遇退档,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虽然高校的调档比例降低,但并不是百分之百,所以即使考生能够压线进档,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被高校录取。鉴于此,在选择过程中其实大可不必为一分两分耿耿于怀。

  二:拒绝招生老师的“忽悠”,只听自己的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和中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作比较少,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对大学的了解也不多,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给合理选择志愿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了解高校信息是填好志愿的重要准备,直接与高校的招生宣传人员沟通,不失为了解高校的便捷途径。

  在每年的招生季,各高校的招生宣传人员都会奔赴各地向考生和家长介绍、宣传和推荐自己的高校,这种宣传有时就像是在推销一件商品,有的宣传可能会给人一 种不真实感,甚至像是在忽悠。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考生和家长会选择无视,只按照自己的判断去选择。那么,面对招办老师的“忽悠”到底要不要听?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关键在于不仅要听,更要有针对地听。招生老师介绍高校优势的信息,家长和考生要接收,因为这些优势在高校官方网站的简介中未必会看到。

  三:不能转专业的高校不能选

  由于高中和大学的学科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有考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学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加之学习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也令不少考生难以 接受,所以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后仍然因担心专业被调剂而忐忑不安。这就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将入学后转专业看作规避选错风险最好的救命稻草。在笔者参与 的招生咨询中,会有90%的考生和家长会咨询转专业的相关的问题。考生和家长如此重视转专业的问题,大概也是缘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兴趣爱好使然,担心自己不能被喜欢的专业录取,希望入校后能够再次拥有选择的机会;二是害怕录取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担心不能顺利完成学业;三是如果不能录取到“热门”专业或者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转专业还有弥补的机会。

  会出现以上两种有关志愿填报的误区,是因为家长和考生对于高校和专业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够。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应该尝试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取高校信息, 除了高校的历史、师资、特色学科、各类排名等这些对高中生来说似乎比较难以理解的指标外,高校对于考生是否适合,还要考虑学校与本科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学 风、文化氛围、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本科生国际交流比例、专业自由度、学习生活条件等带有一定主观性和细节性的内容。

  四:填志愿,把此“兴趣”当彼兴趣

  在选择专业时,志愿指导专家经常鼓励考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但有些考生却表示自己按兴趣选了专业,结果并不满意,不只专业没有学好,最后兴趣也没了。这种现象为考生和家长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识别自己的兴趣?不少高中生在兴趣识别时往往认为高中时成绩比较好的科目就是兴趣所在,但高中时学习的科目对应的往往是大学里基础学科的专业,感觉上也比较宏观。

  考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专业是志愿填报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按照兴趣选择专业对于本科志愿填报也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关键在于考生要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兴趣所在,笔者在此给大家三个建议:一是拆分你的复杂“兴趣”,找到其中与本科专业直接相关的内容;二是找一些职业规划、性格分析的工具,认识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本科专业中找到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三是选择科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延展性高的基础学科专业,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志愿填报从来不是儿戏,而是最后一场不能忽视的重要战争!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填报志愿,方式方法很重要!

  二、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话说打仗之前啊,得先派“斥候”,搜集敌情很关键。

  都说高考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填报志愿,反而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各种消息浩如烟海,哪些信息才是你要的呢?

  专业信息

  学校太多,建议从专业信息入手。

  1、文理分科,你能报考那些大类?

  2、有兴趣的专业有哪些?

  3、专业热度(报考难度)?

  4、就业情况如何?

  学校信息

  从感兴趣的专业入手,结合地域,选取学校。

  1、学校的地理位置?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

  2、学校的档次?985、211、还是省重点、部属、军工?

  3、学校的类型?综合院校、理工科优势、还是金融优势?

  4、学校的专业?学校的王牌专业?热度?

  5、学校理念个专业的录取分数?

  6、学校的专业有没有报考限制?是否符合?

  攘外必先安内,你有什么?你想什么?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分数

  分数相当于兵力,有多少分数,决定了我们打仗的方式

  ※分数低?别气馁,游击战也能打下大中国!选热度低的专业,有可能二本变一本,三本变二本哦

  ※分数高大上,当然选好学校,最划算的专业,不要忘记结合自己的兴趣哦。

  2、理想

  我要当警察!我要当老师!我要搞金融!我要~

  你要的非常清楚,那你的目标专业也非常清楚,那么在考虑分数、地域等因素,你要报考的院校也就身份清楚啦。只要注意志愿填报“冲保结合”,助你好运。

  目标

  1、就业

  直接就业,在不要报考太冷门的专业的前提下,尽量报考更好的院校吧。

  2、考研

  想要考研的要注意报考专业,文转理,不容易;理转文,没阻碍。

  总之就是多搜集信息,多涨涨见识,了解自己,也了解行情,了解需求,也了解供求。还在等什么,去搜集信息吧,要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三、笔记整理法:每天自习都在干嘛?好好记笔记!

  你以为光背书就能考个好分数?So naive!不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死记硬背也没有乱用,笔记是辅助建构知识框架的良好方法,学会记笔记,学习路上事半功倍。

  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红线、蓝线、三角、方框、着重 号、惊叹号、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你可以自己掌握,但最好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在操作时你应注意以下一些准则:

  1、读完后再做记号。在你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在阅读的时候,你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 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同样的概念,你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可使你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 仿佛很重要的东西。

  2、要非常善于选择。你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迫使你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加重你的思维负担。你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该用你自己的话来写,这是因为自己的话代表你自己的思想,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一些有力的提示。

  4、简洁。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页边空白处的笔记要简明扼要。它们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你背诵和复习的时候用起来更可得心应手。

  5、迅速。你不可能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做记号。你先要阅读,再回过头来大略地复习一遍,并迅速做下记号,然后学习这一章的下一部分内容。

  6、整齐。你作的符号要尽量整齐,而不要胡写乱画,否则会影响你以后的复习和应运。当你以后复习的时候,整齐的记号会鼓励你不断学习,并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整齐的记号便于你迅速回忆当初学习时的情景,能使你容易而清楚地领悟书中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