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岗位职能 > 新学期课程出奇招有亮点

新学期课程出奇招有亮点

时间:2023-06-05 09:59:46

创新综合素养,已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随着新学期这周降临,本市多所中小学精心设计推出的新课程,开拓学生的眼界,从美育、德育等多角度,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力。

普陀区民办进华中学在培养初中创新型人才时出“奇招”——将学生食堂拓展为创新型个性品质的课堂。校长陈国强说,学校有一个国家级的课题,名为《初中学生创新人才个性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共有9个工作室来支撑,其中,德育室和总务处设计了食堂“亲社会能力”培养课程。食堂聘请学生校务助理参与制订《进华学生文明用餐守则》,编撰食堂校本课程,作为校园最具社会化的地方,食堂部分区域向社区居民开放,让学生在与居民一起排队、一起用餐中学习社会规则,提升个性品质。陈国强说,这门校本课程其实也是一门德育课程。“学生在食堂中会相互接触、相互交流,更会有相互的摩擦。把食堂作为一个社会情境,让学生们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文明礼仪。”

同时,该校的初中学生还会在这门课中自愿参与两大类课程的学习——“烹饪”课和“食雕”课。“烹饪课从淘米做饭开始,教会孩子‘四个一’,比如,一块肉怎么做成若干个肉菜,一篮子蔬菜怎么做成各色菜肴等。而食雕课程则以教员展示和学生动手相结合,融入美学的概念。”陈国强说,对独生子女而言,自理和劳动能力都相对缺乏。“食堂变成一种载体,将教会孩子基本的品德、自理等知识。”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上海光明中学校园里,京剧艺术之风已悄然刮起。校长穆晓炯本身就是京剧麒派的入室弟子,一直以来都带着学生欣赏这门传统艺术。本学期,京剧欣赏课程将走进高一高二学生的艺术课,成为一门必修课。

穆晓炯说,该校在艺术课中添加了两项中国传统文化——一项是书法,另一项是京剧。对于京剧而言,高一学生侧重在入门了解,高二学生可以有选择有兴趣地学唱。“我们并不是强硬要求每个学生都学,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喜好。但是,我们希望能够给孩子们播一点艺术的种子,比如,进大学后会对传统艺术有兴趣,或者到国外留学能把中国文化带出国门。”

在美国,一个7岁的孩子就已经知道什么是期货、什么是期权,而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暗藏的危机也让人看到不善理财的结果。英国等国家都纷纷在小学开设理财课程,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记者从浦东新区了解到,上个学期,浦东就已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推出了“金融知识进课堂”的活动,一套《金融与理财》教材也免费发放到学生手里,这套教材分为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三种。洋泾实验小学、建平西校、进才中学都推出了有关金融与理财的拓展性选修课程。教育专家认为,在中小学开展金融教育活动,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树立正确的金融观,提高金融素质。 本报记者 马丹

相关链接 开学第一课:幸福

日前,,要求全国中小学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要以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和深情至爱,以学生关心关切关注的问题切入,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学生开启新的学年积极有针对性的引导。

今年全国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老一辈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建立新中国,,他们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都是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获得幸福。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为了让所有学生成为幸福的人。通知强调,通过“开学第一课”要引导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按照时代的要求、党和人民的期望,。倡导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幸福,在不断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幸福体验。同时也倡导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让今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