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和经济学、金融、运输、保险、营销、统计、法律、管理等多门学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已超越了有形商品贸易的界限。国际投资的日趋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改变,这使得该学科必须要容纳更多的专业科目,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进程中吸收实践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与信息,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充分地体现发展的需要。
国际贸易国内贸易有很大差别,不仅在具体流程上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而且参与业务的相关方也要多得多,交易的风险也大得多所以,只具有普通的外语专业知识远不能应付国际商务各方面的需求,国际交易中的游戏规则,涉及的各国法律、,也远非是精通一门语言所能解决的。(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好多企业竟让在外销岗位的专业需求上只提到了英语!太奇怪了!)
我以前一直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学习一些商业上的做法和惯例,缺乏理论性。但事实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三驾马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理论素养厚、外语水平高。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开展国际贸易业务,还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理论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该专业学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普遍拥有很广的知识面。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他们不仅要培养对国际事件的敏感性,还要求他们能够看到事件之间的联系。一名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通常会受到“脑子转得快”“思想有深度”的评价。
国际贸易业务具有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而且,尽管她研究的是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易,但决不只关注货物和服务本身。比如信用证,这种银行开发的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运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绝大多数交易都要求开立信用证要频繁地和银行打交道,所以要对银行有足够的了解。很自然,很多金融方面的课程都已经进入该专业的教学体系,同样国际贸易的课程中也必然要包括运输、保险甚至管理学、会计、法律等内容。
除了国际贸易实务还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实务关注的是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技巧,理论部分就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阐述。这有一点在单证员的考试内容上就有了体现。单证员考试分两部分,贸易理论和单证缮制。理论就是各个单证的用法基于其他单证的区别,及贸易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还有各种费用的计算(其中保费是最难计算的,经常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缮制就是各种单证的制作,以及信用证与单证的审核。
还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眼光不能只局限在国贸业务上,还要对各个国家的国际经济贸易政策有系统了解,同时还应该透过这些政策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前几天的一个面试,HR问我对德国文化差异的认识,我并不特别了解德国,所以只是从宏观方面谈了一下德国的经济。结果HR就说了我一通。接着他又让我和另一个同学英语对话我们于是一开口就直奔主题,忘了利用寒暄拖延时间,结果又被他说了一通,说我们是中国人在用英语说话,完全不是在进行英语交流。所以了解外国文化,才能更好的运用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在高等教育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因此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通常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外语是将来的工作语言,所以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非常偏重外语。概括地说,该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是知识面宽、头脑灵活、口才好,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外语水平高。正是有了这些“法宝”,该专业毕业生拥有非常广阔的择业空间: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都是本专业毕业生所选择的对象,外企、私企、国企、研究机构、事业机关,都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其中外企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银行的外汇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政府涉外经济部门等都活跃着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腾飞,外贸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全球商品、劳务、技术等贸易的加速发展,海外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国,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特别是在一些开放程度很高的东部城市,如:上海、宁波、深圳、广州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已连续多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还有,由于该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官方性,英语、计算机以及管理、金融、营销方面的优势,他们在相关领域也容易寻觅到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