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岗位职能 > 户籍制度与大学生就业难

户籍制度与大学生就业难

时间:2020-05-06 19:48:55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总量占人口的比例还相当低,为什么还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现有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市场对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配置能力,导致一面是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面是很多急需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吸引不来大学生就业。

,,通知要求,为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这则消息,在新闻报道中,有的媒体欣喜地把标题写成:非直辖城市将取消落户限制。这首先是一种误读,因为非直辖市城市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并非今年新政,。其次,所谓“将取消”,也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判断,,但实际上,不少条件比较优越的城市,对高校毕业生落户仍然保留着许多地方政策式的限制。比如,在某特区城市的毕业生申报落户办法中,就列了不少附加条件:本科以上、计划内统招、特定学校(有名单)、特定专业(有目录)、四级证书,还有的城市规定了工作年限......可见,即便无视四大直辖市对大学毕业生落户的公开限制,要在全国其他城市真正取消限制,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所谓大学生就业难,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难在落户上。这在北京、上海等对户籍限制严格的直辖市尤其明显,所谓“进京指标”的存在,既限制了毕业生们择业的范围,也给一般企业招纳优秀人才制造了困难。而从包括所有城市的大学生就业的全局看,户籍限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总量占人口的比例还相当低,为什么还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现有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市场对大学生人才资源的配置能力,导致一面是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面是很多急需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吸引不来大学生就业。比如,中国的城乡基层就很缺大学生,但现有的落户政策却把就业和户籍绑得很紧,这就限制了应届大学生前往农村或乡镇就业,同样的道理,现有的户籍政策也限制了大学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自主创业的热情。这也可以称之为结构性就业难之一种。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户籍制度之弊已是众所周知,其改革之难也是众所周知,以致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户籍坚冰“。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市场经济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这块坚冰不断地在缩小,但离彻底消融总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总还有一些地方在试图抵抗,想方设法保留一些限制条件--不单单是大学生就业领域如此,比如,目前的城镇户口可说已经基本放开,但却仍然要求办理户口者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在房价高企的今天,这无疑越来越成为一道难题。

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和推行者的决心脱不开关系,,“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一个“应”字,等于给各地方政策执行者留下了相当大的余地,如果把“应”字改成“必须”,那将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执行力度。

城市之所以热衷于对大学生落户进行限制,中国的户籍政策之所以难以松动,实质是因为户口总是与利益相联系,被附加了不菲的“含金量”,这种“含金量”实际表现为集合在户口之上的各种既得利益,比如城市市民所享有的就业、教育、补贴、社会保险乃至物价方面的种种优惠等。只有打破目前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使各城市居民之间以及城市与全国老百姓之间享有同样的国民待遇,纠结在大学生就业领域的户籍之困才会彻底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