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图文:蜗居求职公寓追梦的毕业生们

图文:蜗居求职公寓追梦的毕业生们

时间:2020-04-28 07:39:42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一求职公寓的手印墙,透露出浓浓的青春励志气息
  图为:一求职公寓设有阅览角,十分人性化

  图为:求职公寓一角

  图为:一名男生上网搜寻求职信息

  本报记者廖仕祺 摄影:记者朱熙勇

  四处求职、个性留影、热闹聚餐、相拥而泣、互道珍重……这是众多大学毕业生对于毕业季的回忆。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始在工作岗位上追求新的梦想时,也有一些人因为暂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蜗居在求职公寓的高低床上,过着“后毕业季”的生活。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武汉多处求职公寓。它们大多隐身在居民小区,设施简陋,但由于租金便宜且靠近人才市场,颇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在这里,众多毕业生继续着追梦的过程。

  ●体验

  围坐看电视 全程无交流

  稻壳枕头硬到让人难入眠

  8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位于武昌丁字桥附近的一家求职公寓。仅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未办理任何入住手续,房东便将记者带到一间女生8人间。

  该公寓为一栋复式楼,共10间房,每间房按面积大小被布置成6人间或8人间。房中唯一的家具,便是大学寝室常见的高低床。多数房间十分凌乱,空出的床位堆满行李和衣服,一些男生房间还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晚7时许,已回到公寓的住客开始排队洗澡。“趁大部队还没回来,赶紧先洗。”室友小王边收拾洗浴用品,边善意地提醒记者。果然,晚9时许,外出找工作的住客大多返回,由于公寓仅2间厕所可以洗澡,厕所外排起了长队。

  洗漱停当,大家回到各自房间,有的埋头睡觉,有的用手机上网,有的默默整理求职资料或衣物,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这样的气氛似乎在提醒大家,窝在被子里开“卧谈会”的大学时代已经结束。

  30平方米左右的客厅,摆放着一台不大的彩电,十余名住客围坐观看一档热门综艺节目。每当节目中出现爆笑情节,人群中会发出零星笑声,但大家依然鲜少交流。

  住客小文对于这样的场景早已见怪不怪,他告诉记者:“我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能叫得上名字的,用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更别提交流了。”

  晚11时许,多数房间已经熄灯,但仍有一些住客躺在床上刷着微信,手机屏幕的光亮在黑暗中格外刺眼,坚硬的稻壳枕头也让人辗转难眠。早晨起床时,记者的脖子十分酸痛,于是做起拉筋操舒活筋骨。一位室友见状,淡定地说:“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十几块钱住一天,不能要求太高。”

  ●观察

  租金低廉受到热捧

  入住者须注意安全

  据了解,目前武汉有20多家求职公寓,住客上千人,每人每天的住宿费大多不超过20元,一般3天起住,包水、电和宽带费。如果居住时间达半年以上,还有较大幅度的优惠。

  由于租金低廉,地段较好的求职公寓十分紧俏。汉口利济北路一家求职公寓的房东告诉记者,除了大学毕业生,他也接待过多名背包客。

  求职公寓大多隐身在居民小区,没有标牌标志,基本上通过网络发布的形式招徕客人。“住客很多是熟人介绍来的,有的通过网络搜索找来。”洪山杨家湾一家求职公寓的房东说,他也曾想过申请办理相关证照,但由于目前对求职公寓没有明晰的划分,他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小平表示,求职公寓的经营模式与旅馆类似,而经营旅馆有十分严格的准入机制。在大多数求职公寓打“擦边球”、未办理相关证照的情况下,入住者更应注意自身安全,尽量与房东签订合同并保留相关单据,保管好贵重物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故事

  创业失败蜗居半年

  只为寻觅新合伙人

  求职公寓住客流动性大,但毕业于河北大学的陈鑫(化名),却已在街道口附近的一家求职公寓蜗居了半年。

  2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陈鑫,和朋友共同开办了一家公司,可惜好景不长,最终因经营不善倒闭。为了调整状态从头开始,他背起行囊,来到武汉。

  经朋友介绍,他住进求职公寓。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边思考创业计划,一边试图在公寓里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虽然第一次创业不成功,但我还是希望再试一次。”在陈鑫看来,住在求职公寓里的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有激情、有想法,是最好的创业伙伴人选。

  但半年过去,他的计划仍未成功。“这里的住客流动性太大,有的住两天就走了,沟通机会很少。”期间,仅有2名住客对陈鑫的创业计划表示过兴趣,但最终因资金等种种现实原因而放弃。

  眼看不多的积蓄快花光了,陈鑫准备调整方向,先找一份销售类的工作。“这类工作门槛低,还能为将来创业积累点经验。”24岁的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业梦。

  应届女生蛰伏待机

  兼职等待新求职季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刚刚下班的段玉(化名),沿着东湖风景区东湖村一家求职公寓阴暗狭小的楼梯拾级而上,回到她的蜗居地。

  今年7月,段玉从武汉某二本院校毕业,但求职经历并不顺利。“好的工作只要名校大学生,不好的我又不愿意去。现在终于明白,"剩女"是怎么剩下来的了。”她笑着打趣道。

  6月底,在学校宿管员三番五次的催促下,段玉只得打包行李,在这家求职公寓暂时栖身。虽然条件简陋,但几天下来,她也慢慢习惯。“毕竟这里租金便宜,刚出校门没什么钱,先谈生存再谈生活吧。”

  来自宜昌的段玉很少向父母提及求职的烦心事,她也不想当“啃老族”。眼看已经错过今年上半年的求职高峰,她只得先找了一份暑期兼职,在一家小公司担任文秘工作,月薪800元左右。

  为了节省开支,泡面成了她一日三餐的“必备品”,放在床头的小账本则记录着每天的开销。虽然日子过得清苦,22岁的她仍十分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下半年的求职季再努把力,争取找到满意的工作。”

  梦想受挫调整目标

  爱好摄影收获喝彩

  老家在随州的刘俊(化名),毕业于河南某高校,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3年前,还是应届生的他投了不少简历,但都石沉大海。

  为了维持生计,摄影技术不错的他,在河南一家公司找了份摄影师的工作。半年后,他发现自己的摄影作品被打上了浓厚的商业烙印,与他的新闻梦渐行渐远,于是他辞掉工作,之后陷入“习惯性跳槽”状态,“总是放不下最初的理想,感觉做其他工作都不顺心。”

  一年后,刘俊来汉寻找机会,蜗居在武昌丁字桥一家求职公寓。随着时间流逝,他渐渐认清现实。现在,他每天都会上网搜索招聘信息,求职目标也不再限于媒体行业,“毕竟不是应届生了,竞争力降低,还是先找份工作谋生吧。”

  繁忙的求职路上,摄影仍是他不愿放弃的爱好。每到周末,他会独自背着相机四处采风,并在一些摄影论坛发表自己的作品,受到不少摄影发烧友的热捧。“既然不能把爱好当饭菜,那就把它当调料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