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出发”---社区的“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良好的家风造就和谐幸福一家。***一家五口人,父母是50年代的人民教师,父亲擅长火绘和国画,其作品堪称一绝。母亲是一名优秀班主任,擅长写作。从小受父母的熏陶,***的成长经历也处处凸显出她的优秀。和邻居们喝茶聊天时,周母风趣地对大家说:“你们拿十个女儿换我一个女儿,我都不换。”***的婆婆一说起她的好媳妇就笑的合不拢嘴。女儿罗晴,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谦卑礼让。周父饶有兴趣的告诉我们,他们一家从不搞一言堂,大事小情通过“民主决策”,一家人其乐融融!
悉心照顾痴呆母亲十余载,无怨无悔。2003年,周母突发疾病变得疾呆,失语且无自理能力。尽管一家人悉心照顾,2012年腊月的一天,医院给周母下达病危通知,并表示已经尽力。周家人承受着即将失去亲人的痛苦,咬牙下定决心:就算为了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努力。每天坚持给老人泡脚、按摩、擦拭身体,一日三餐在保证足够营养的同时,将食物全部打成流汁一勺一勺喂给老人吃,通常喂一顿饭需要一个多小时,食物冷了又热,热了又继续喂。几年下来,光是榨汁机都换了五六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现在,老人皮肤光鲜,衣着整洁,全身没有一个褥疮。连医生都对这家人竖起了大拇指:是你们用爱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彰显共产党员本色,坚强乐观,让爱延伸!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是***一家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夫妻二人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帮助别人,当知青时候的村民至今不忘当初的深情厚谊,每逢家里有喜事都要邀请他们。除了关心邻里,他们一家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支持配合社区工作。周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全家人仅靠每月领取工资生活,母亲重症十多年,他们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做癌症手术都叫丈夫不要告诉大家,每天打电话再三叮嘱的只有一句话:好好照顾母亲。***的丈夫罗林利一说起妻子,既敬重又疼爱:“从我们认识开始,海语一直对我的母亲和家人非常好,我也一定会照顾好她的家人。不瞒大家,我们结婚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当过万元户……”老罗说到这里,声音有些颤抖,眼睛也变得潮湿。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夫妻间那份坚强伟大的爱!***一家用孝、爱和善传递着幸福的信息,相信这种爱会延续传承下去!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分享
一是和睦关爱成为家庭关系主流。夫妻二人自89年结婚以来,男主人怜爱妻子,女主人尊重丈夫,夫妻俩从来没有动手打过,吵架也是多年难得一遇。即使在不少家庭中的为孩子教育争吵的现象,在这个家庭也很少发生。是相互尊重,是相互谦让,是注重沟通交流,使和睦关爱成为了这个家庭关系的主流。在这这个家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永远在门口为未归来的家人留一盏明灯,给每个回家的家人以心的温暖。
夫妻的和睦成就了这个家庭的和睦温馨,成为这个家庭的主流关系,也正面影响到其他直系亲人。与这个家庭相关有三位老人,分别是公婆与岳母。虽然不住在一起,但三位老人的心却与这个家庭在一起。每周她或他会给远在安徽的一双老人打个电话,每天她或他会给住在郊区的妈妈打一个电话,嘘寒问暖,报个平安。年近八十的公婆没有生活来源,也主要是这个家庭承担,她没有半点怨言,还鼓励丈夫孝顺公婆,总是在养老费上再加上一千两千。公婆虽然住在农村,但邻里都说他们穿得像“大学教授”。这既是老人们爱清洁,也是儿子及女儿们的孝顺。用老人们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因为孩子们孝顺的。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儿子也跟着父母学会了孝顺老人、关爱老人。还是在读中学的他,会放弃外出旅游,总是只身到乡下陪独居的外婆。有一次去外婆家时,细心的他发现外婆处于半昏迷状态,高烧,他就半扶半背硬是把外婆拖到村口,招来出租车及时将外婆送进浙二医院。因为家离他大学较近,每次在妈妈出差时,他只要不是有重要事情处理,总是从学校赶回家来,为不会做饭的爸爸做上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
二是环保节约成为家庭生活习惯。夫妻二人白手起家,一直坚持勤俭持家,女主人穿着朴素大方得体,男主人虽然是机关干部,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一件衬衣最长穿了17年,衣领破了,就找到路边修补阿姨给翻一个面,继续再穿,直到衣领再次磨破。袜子也更是补过再穿。在这个家庭,不论是三位老人,还是三位家庭成员,饭碗里从来不会余下一粒饭,一家人偶尔外出就餐,总是将多余的剩饭剩菜打包回家。2014年春节假日,陪老人去登吴山,下山后在吴山广场边的东伊顺吃饭,余下半碗饭,xxx还要了一只保鲜袋,打包回家。当时服务员都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走进这个家庭,你还会看到一个与常人家庭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各式各样的水桶较多。女主人xxx,她每次洗衣的水她都倒在桶里,留着冲洗厕所;橱房洗油的水只要不是沾上油腥,她也都会收集起来浇花浇树。有时连雨水也收集起来留待天晴时浇浇路边的花木。
三是志愿奉献成为家庭精神主题。虽然XXX家庭节约几近疯狂,但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能把志愿作为个人追求,在公益事业上却舍得付出。XXX家庭的公益应该从1990亚运会,两夫妻就拿捐了出1000元。家庭的老人们纯朴为邻,从来为邻里做事不计较报酬。高级教师退休的岳母在乡下,为村里十多个小学生办起了免费四点钟学校,所有孩子课余来家里免费辅导作业,最多时家里同时有12名孩子在饭桌、学习桌、茶几上做作业,听老人课余辅导。
2009年,搬入现在小区后,xxx就主动了解到邻居中有一个独居近80岁的老人,便与她建立了联系,定期不定期上门关爱老人。特别是开刀及老人生病时,她更是帮助解决就餐等问题。其实每到一个小区居住,她都会主动关爱邻里老人。曾发生过,他们搬家后,原来关爱过的82岁老人想他们,竟让小孙女陪她,花70多元的打车费,捧只8斤多重的大南瓜,爬上六楼专程登门来感谢这家人的关爱。
近年来,这个家庭先后资助过一名聋哑孩子校治,一位贫困大学生,十位贫困中学生三年学业;资助过一名芦山地震房屋受灾群众,参与捐助贵阳某学校学生棉衣行动、西藏某小学早餐计划等,还每年购保暖衣帽救助贫困家庭孩子及路边流浪人员。2013年男主人在家人的支持下,创立了“春泥公益基金”,以书画等义拍形式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女生就学,当年就捐出来了近8万元。他们的义拍行为得到了xx省副省长郑继伟的肯定,并带头捐赠了500元;他们的捐助贫困女生行动还得到了xx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的批示肯定和各媒体的宣传。
这个家庭还注重孩子的爱心教育。还是在孩子小时候,夫妻两人就每年带孩子去做一次感恩活动,带着孩子走访一些曾经在生活给予家庭帮助过的人,让孩子学会感恩。儿子高考后,就成为一名注册志愿者,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成为优秀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者。先后成为学校志愿服务部常务副部长、xx自然博物馆志愿活动组长、xx博物馆志愿服务队长等。他坚持以活动树立志愿风采,不断以自己业务能力开展志愿业务培训,几年时间将一个十几人的志愿小分队发展成为一个近六百人的志愿队伍。先后多次成为xx市优秀志愿者,还获得了全国志愿者提名奖。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文明和谐家庭事迹材料
教师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村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