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初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

初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

时间:2020-06-21 10:01:54

  初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不可忽视。

  1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

  1.1前概念的诱惑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并获得了不少粗糙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某些"经验型"的概念--前概念,也叫先入想法。事实上,在这些前概念中,有的本质和现象是一致的,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物理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大量的前概念是不能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的,是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因而是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是对物理现象的一种"误解"。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因受到长时间的强化,已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不仅阻碍了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还会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诱惑学生抛开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落入前概念的"误区"。例如,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学生总是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尽管教师上课时已经指出过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也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但要求他们解释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的原因时,很多学生仍然杜撰出"足球受到冲力作用","足球有惯性力"等说法。究其原因是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不受力的作用物体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潜在的前概念是根深蒂固的,形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1.2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当人们采取特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并取得成功时,以后遇到其它问题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这种沿着固定观念去思考问题的现象,称之为"思维定势",是人思维活动的惯性。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为此形成必要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促进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另一面,就是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使思路变得单一、狭窄,遇事只会从一个方面去思考分析,因而往往出现"百思不得其解"或"有解必错"的现象,从而表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作用。如,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作业中多次遇到过用"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一概念来判断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质量是否相同的问题。经过反复强化已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思维定势。如果出现"某人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5千克的杠铃,到月球上他能举起质量为多少的杠铃"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不深入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就会按"质量不变"的思路,轻率地得出65千克的错误结论。又如,我们传统的物理习题给出的条件或数据,总是解题所必要的,而且不多不少刚好用完。长期以来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封闭式思维,凡是题目中出现的数据或已知条件都要用上而且刚好用完,最后的得数整齐,该题就解得差不多了。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题目强调的是实际问题情景,所给条件自然呈现开放性,这样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提取有用的条件或数据,学生往往就无所适从了。这些也都是思维定势消极的影响。

  1.3知识负迁移的干扰

  新的科学概念建立过程,常常是在已有知识的参与下进行的。但新旧概念间,一方面先前的知识有时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新的概念形成,或妨碍其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后学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对先学概念产生一定的干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谓的"知识负迁移"。知识负迁移的干扰作用不仅表现为新旧概念互相混淆,如将"压力"和"重力"等同,把"温度"和"热量"相混淆,还突出地表现在干扰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例如,不少学生认为:在深冬,用手摸室外东西时,会觉得金属比木头凉,其原因是金属温度比木头温度低。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这是因为金属比木头善于吸热和传导热,但学生仍和老师争辩道:"课本上明明写着: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我们感觉到金属比木头凉,应该是金属的温度比木头温度低。"其实这就是传导造成的冷热感觉干扰了学生对温度这一概

  念已有知识的回忆,是典型的负迁移造成的倒摄抑制的思维障碍。

  1.4逻辑性思维障碍

  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逻辑性。这就是说思维过程有-定的形式和方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违反了这些规律,思维就会陷入混乱,表现出思维的片面性。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思维的逻辑性障 碍常表现在:

  一、因果错位--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物理概念、规律中包含的最生动、最具体、最本质的联系,乃是因果关系,学生却时常将因果关系颠倒。如,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的方向、法线的方向都是可以主动改变的"因",而反射光线的方向则是不能主动变化,只能随着入射方向及法线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的"果"。学生由于没有理解这层关系,在判断光线的性质和位置时就往往容易出错;二、忽视条件--物理规律、公式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运用其解决问题时,如忽视条件,势必导致错误。如学生在分析有关斜面问题时总认为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等于摩擦力f和重力G的和。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只有在一条直线上(初中要求掌握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力才能加、减中的"一条直线上"这一重要条件。至于一些隐含条件,学生在思维上更容易出现问题。如,校园竞赛中常出现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给质量2千克,温度是12℃的水加热,设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完全燃烧25克酒精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不少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得出

  90℃这一错误结论。其实只要稍加推理,立即发现水温此时已达到102℃,忽视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这一题外的限制条件。

  1.5物理问题数学化

  物理中的许多规律常常借助数学知识来表述。因此,掌握数学工具是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条件。但有时数学知识也会给物理学习带来干扰,不少学生在理解或分析问题时,习惯于从数学角度来分析讨论,而忽视其物理意义,致使与实际相悖,使思维受阻,出现障碍。如学生常把密度的定义公式ρ=m/V理解成:物质的密度ρ和m成正比、和V成反比。同样,不少同学根据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的变式R=U/I,得出电阻R与U成正比、和I成反比等错误结沦,从而都忽视了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是物质的特性,不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这一物理事实。另外,只考虑数学运算,任意扩大物理概念、规律的适用范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也是常有的;还有的表现为:在对物理计算结果的处理上不顾物理意义,一味"四舍五入",结果失之毫厘,差之万里。

  2克服初中生学习物理思维障碍的对策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总是客观存在的,有的根深蒂固,妨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克服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使他们的思维沿着健康畅通的道路发展呢我们的体会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变观念,改变思想

  旧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被灌输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知识"容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靠教师传授,其思想的建立是被动依靠物理学家、教材、教师的思路(这对学生来说是"强加"的)。在这种观点下组织教学,学生的思维是被牵制的,思维障碍不可避免。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教师引导下,从事实和实验出发重复前人的探究过程,观察现象,掌握方法,领悟思想,大胆推理和猜测,主动积极地思维,建立起全新物理概念,在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自然得以消除。

  2.2改革教法,激发兴趣

  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地学习、其思维方式很难与科学方法相吻合,思维障碍时有发生。学生对物理课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陈旧呆板,一"灌"到底。要消除思维上的障碍就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自始至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自学、讨论、观察、实验、探索、竞赛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手段,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高要求,既要照顾个体发展,又要考虑全体提高;在知识处理上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物理问题模型化。这样让学生既有学物理的兴趣,又能学懂物理,思维跟上,障碍消除。

  2.3引导发散,激活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用不同知识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时常在进行逆向、变题、变式、变图等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能将知识进行纵横两方面联系和比较,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正迁移。

  2.4加强实验,揭示知识来龙去脉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重复前人实践过程,展示物理现象和揭示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实验,做好演示实验,多开学生实验,鼓励学生课外小制作和小实验,让实验贯穿学生学习物理的各个环节,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实验观察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自己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再将这些由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应用到分析解决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实际问题及各种现象中去,使正确的、科学的东西得到强化,思维得以训练,变得流畅。

  参考文献:

  [1]李蔚.课堂教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韦特海姆.创造性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