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职业人生的中转站-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之路

职业人生的中转站-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之路

时间:2020-06-16 09:38:0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在全国千余所公办高校的基础上,近年来又新增了一千多所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

  在办学规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的同时,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如果说公办高校每年百万计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已经造成了就业供需失衡的话,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的矛盾就更为突出。

  民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初次就业时都极度缺乏社会经验和择业、就业技巧指导。与高度市场化的就业现状相比,民办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的力度明显滞后,以政策法律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基本内容的就业咨询辅助机制建设几乎为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办高校大学生只有自身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学业与就业、就业与择业,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据2004年对陕西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地区意向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5%的学生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40%的学生选择到大城市工作。而对北京地区部分学校近年来的抽样调查更显示,毕业生中90%以上的人毕业后都希望留在北京发展。

  就业期望值偏高、大中城市就业竞争激烈、自身学历条件不高等方面原因造成了多数民办高校毕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总觉得与公办高校毕业生相比,自己这不行那不行。主要表现为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情绪起伏波动较大,遭遇了几番择业挫折就后心灰意冷,埋怨家长没门路,埋怨所学专业不抢手,责怪没赶上好机会等等。

  实际上来讲,不论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困难挑战。用人单位30%以上的职位空缺率和毕业生一片“就业难”呼声之间落差的缺位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认为,除去就业市场机制方面原因之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大学生自身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和择业技巧培养、训练。

  解决自身意识、能力缺位的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就业”和“择业”。

  “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多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认同,但这并不等于肯定毕业生们频繁变换工作、频繁调整自我发展目标。

  “就业”是一个状态,“择业”是一个过程,而“发展”则是协调“就业”与“择业”的重要砝码。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实际的“就业”状态与个人价值目标追求相比总是难以达到“最佳”契合状态的,永远只能做到相对“满意”。因而,发达国家平均一个人一生之中需要“跳槽”变换职业五次以上。这种频繁变换工作的状况在我国,至少是在多数人身上是难以实现的。对多数人而言,如果缺乏长远、合理的“发展”观进行调控,每一次的“择业”与最终的“就业”之间就永远难以达到平衡。因而,合理的个人定位是实现“满意”就业,终生发展的关键。

  应当承认,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上,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多的不利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他们需要更“现实”地面对竞争,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道路,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指导择业之路,无疑是自身稳步前行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应该建立在的人才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和对毕业生自身个性、特长、优势、不足的分析判断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体系中非常核心的一项内容就是WWH分析法,也就是解决“What are you?”分析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合理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Where are you going?”自己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How can you get there?”如何找到目标与现实的结合道路三个方面的问题。

  (二)用坚定的自信、不懈的努力和丰富的技巧武装自己。

  丰富的择业技巧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对自己的信心,坚定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不懈的斗志,而不懈的努力更加提升、丰富择业的技巧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躺在铺满鲜花的床上,等待被推向满意的职位”的事情是永远不存在的。打一两次电话,发一两份简历,参加一两次面试就能够得到offer的成功求职经历也是很难碰到的。择业的过程是一个与人打交道,充分展现自我优势的过程,需要积蓄很多的技巧。既有衣着礼仪的技巧,又有简历设计、面试问答、信息搜集、分类、处理等方面的技巧。但这些技巧通常不直接来源于以往任何传统形式的书本学习、课堂讲授,而是一个人自信魅力的折射。

  曾经有一家外资企业,把实际的面试过程延伸到了考生等待的大厅里,一名乔装改扮的考官专门在大厅里观察每一位考生的表现:是坐到靠前的椅子上,还是站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是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还是静静地默念……全部都被记录在案。考官对此的解释就是,积极表现自我的学生首先是自信的,是招聘单位看中的。

  要想通过几千字的篇幅把“择业”、“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三者关系完全解释清楚是很困难的。但作为一个有益的提示,我们希望这一滴水能够在有心人的思想里激起层层涟漪。

  曾经读过一篇寓意深远的短文,将人的一生比喻为一段漫长的旅程。因为一段相近的路途,很多人会聚到一起,彼此熟悉,相知相伴。然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驿站。车行到站的一刻,每个人都必须夹起自己的行囊匆匆赶赴属于自己的下一班车……人生有很多的驿站,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中转。

  祝愿每一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中转的站台上搭乘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直通车”! (作者:北京民办高校招生考试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指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