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规划 > 本市公共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

本市公共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

时间:2020-05-19 15:59:44

本报讯(记者 岳付玉 通讯员 曲明 陆晓春 岳凯)日前,由马来西亚恩那杜集团投资150亿元人民币的海水淡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境外私人资本进入本市公共设施领域的最大项目。截至目前,本市采用“公私合营”模式建设运营的公共设施达到20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政府作为投资人入资约290亿元,私人投资人入资约240亿元,本市公共设施领域已向社会资本开放。

  与许多城市一样,本市公共设施建设一直面临着投资经营管理不顺、建设资金短缺等众多体制机制性困扰。为化解难题,自2010年起本市先行先试,首次提出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仓储物流、轨道交通、热力、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

  改革先从供水建设领域破冰。3年前,市建设交通委委托市自来水集团作为政府出资人与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合作建设滨海新区供排水项目,双方分别出资11.5亿元、8.5亿元,获得政府30年的特许经营权。项目运行3年来,不仅满足了滨海新区供水、排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助推了企业做大做强,大幅减轻了政府投入负担,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2011年,经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同意,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吸引日本丰田通商、上组两家外资公司共同建设运营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5.7亿元,其中政府资本方出资60%,(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社会资本方出资40%,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特许项目公司长期经营。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运营,并已成为天津口岸进口冷冻产品专用查验基地、,又服务广大通关用户,该项目可谓“公私合营”模式建设运营公共设施的示范。

  本市公共设施已经或即将引入私人资本的项目还有于家堡金融区能源站、侯台风景区一号能源站、燃气管网、津晋高速、北疆电厂、静海县垃圾处理场等。“公私联营”是否能实现“公私连盈”?记者了解到,公私合作项目回报虽然不是特别高,但非常稳健,投资方都比较满意。

  作为推动“公私合营”模式的主要部门,市财政局组织专门力量编制行业目录和操作指南,建立潜在项目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其相关负责人认为,以“公私合营”模式建设运营公共设施,能够改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由政府包办转为公私合作,提高供给效率,缓解政府债务风险,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活力。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公私合营”模式,不能仅仅作为融资或转嫁债务的工具,否则可能会增加新的政府债务。“公私合营”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一段“婚姻”,而不只是一场“婚礼”。

  作者:岳付玉 曲明 陆晓春 岳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