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月9日讯 连日雾霾之后,杭州重现清朗。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杨超(浙江籍)的心情,也如天气般多云转晴,“有了意向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对参加面试也有了新的认识,赚到了。”
今天,由省人才市场、省职介中心和本报联合举办的2014年就业援助月——浙江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招聘会在杭州举行。619名往届与应届高校毕业生,与杨超一道走进省人才市场。他们在意的是,学会怎样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一重门:问经历
有一说一
二本学校,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较流利,计算机熟练。杨超的简历上,简单列出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在浙江优特轴承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杨超递出了今天的第一份简历,她希望应聘的是公司的销售岗位。
“你对这个岗位有什么了解?有没有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待小杨坐定,招聘人员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言简意赅。
小杨停顿了半晌,才想起学校组织过的几次假期实习,“除了学校组织的,我自己没找过实习单位。在这方面,可能缺少竞争力。”
“实习可以加分,不过你也可以和我们说说,你在学校参加的活动和兴趣爱好。”招聘人员循循善诱。
“我家开了一家文具店,假期有空的时候,我会在店里帮忙,这算是初级的销售吧?”慢慢进入状态的杨超,回忆起她最得意的文具“推销”,真实的场景再现让这场面试变得轻松起来。
有无工作经历或实习经验是求职者面临的第一重门。“缺少工作经验是应届生的短板,因此,会有一部分学生在简历中编造实习经历。”“优特轴承”公司的招聘人员说:“毕业生有实践经历当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诚信,把没有做过的事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降低了印象分不说,对求职者将来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二重门:问能力
有备而来
“如果我们公司录取了你,你觉得自己能做什么?”
在浙江聚腾商品经营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杨超面对这样的提问。
“我有比较扎实的专业课基础,也愿意吃苦,我相信自己可以胜任岗位。”详细介绍自己的学业情况和性格特点,是杨超面试前着重准备的内容。“昨天晚上还把几门重要的课程写了简介,让自己在面试的时候更有底。”拿到下午的复试通知单,她喜滋滋地和记者分享这个小秘密,“很多东西平时都知道,可面试的时候一紧张,可能会说不出来,所以要认真准备。”面对能力方面的临场考问,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爱为孚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华对此深以为然,“面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应聘者应该在这几分钟里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展示出来。”他告诉记者,不少应聘者的简历非常优秀,可到了一对一的面试,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准备不充分。在面试前,同学们不妨互相‘预演’,给彼此适应的机会。”
不过,杨超的准备显然还不够充分。在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的展位前,面试人员要求她用英语进行一段自我介绍。她被问了个措手不及,结结巴巴最终铩羽而归。
“我平时口语还可以的,练习还不够。”从面试席上起来,小杨的脸上流露一丝沮丧。
三重门:问兴趣
贵在自知
杨超把今天的最后一份简历,留给了浙江国际旅游集团。
“你觉得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和前面的几家招聘单位不同,“浙旅”招聘人员从应聘者的喜好开始提问。
“我喜欢做销售,今天投出去的简历,我都选择了这个岗位。”杨超没想到,短短两个小时的招聘会现场,成了她面试的“谈资”。
这个回答,让浙江国际旅游集团副董事长孟笑廷非常满意,“现在的大学生很少制定职业规划,很多人毕业后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喜好。其实,只有找到自己能力与爱好的结合点,这份工作才会干得长久。”
当一年胜过一年的严峻就业形势袭来,不少应届毕业生都希望先就业再择业。俗话说,自知者明。大学生求职亦是如此,贵在自知。“有一份较为明晰的职业规划,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如果大学生在学校没能完成自我定位,那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孟笑廷笑着说。
“回去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走出省人才市场的大门,一个上午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杨超终于松了口气,在她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着一些注意事项:修改简历、演练面试现场、针对性练习英语口语问答……每场面试之后的心得,都已经变成了一条条可以具体操作的步骤。
“我相信,我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临走时,她回头冲记者喊,几位刚结束面试出来的“同道中人”也受到了感染,“我们都会的!”